贵阳市名酒回收电话,贵阳市名酒回收电话号码!

昨天开始网上已经开始盛传匀酒法人变更的消息,今天云酒头条发文确认了汝泉收购匀酒,考虑到今年的白酒行情,不得不佩服朱总的格局和勇气。

如果要评选2022年的酒业十大新闻,除了习酒从茅台独立,复星抛售金徽股份和汝泉收购匀酒绝对可以榜上有名,两件事又恰好都发生在8月底9月初,那就更有对比性了。

先说复星,两年前,郭广昌花了25.52亿买入了金徽38%的股份,如今只卖出13%的股份就换回了19.37亿的现金,剩余25%的股份按照金徽酒最新市值还值33.55亿,再加上两年间至少两个亿的利润分红,两年间复星在金徽身上赚了差不多30亿,这可比卖酒赚钱来的快多了。

但接盘的亚特集团就有点看不明白了,两年间其所持26%的股份也只涨了17.5亿,当初卖掉38%的股权只收了25.52亿,如今回收13%的股权却要花19.37亿,怎么看都是亏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复星入股,估计金徽也涨不了这么多,况且借助复星的能量金徽也打入了华东市场,而且现在复星还是金徽第二大股东,以后多少还能倚靠复星加快在华东的布局。

唯一可怜的就是股民了,尤其是高位站岗的那些股民,估计最近十年想解套都有难度。至于这是不是又一个“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的故事,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从哪个角度看,复星这套操作都有投机的嫌疑,联想到之前对青岛啤酒类似的操作,进入酒业的复星怎么看都不像是专注酒业的长期主义者。两厢对比下,朱伟背后的综艺和汝泉倒展现出扎根酒业更强的决心,其所表现出的勇气、耐心和专业性,都更值得其他跨入酒行的财团学习。

从综艺19年收购的贵州醇、20年拿下的枝江、21年吞下的永乐,再到汝泉21年迎娶的青酒、22年牵手的匀酒,在白酒行业都属于三线以后的品牌,除了枝江具有全国知名度外,其余几家要么只有业内人知晓,要么就是在其曾经畅销的市场有知名度。5家酒企里甚至有3家在被收购前都是连续几年亏损,匀酒虽然没有亏损,但和同样身为药香代表的董酒相比,也已经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样几家收购标的,要想短期获利,基本不太可能,即使贵州醇、枝江都已扭亏为盈,但和收购投入的资金相比,这点盈利可以忽略不计。加之酱酒的陡然遇冷和经济下滑、疫情频发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否持续并保持健康增长,都对朱总是个极大的考验。

所以在得知朱总收了匀酒后,对其勇气和格局深感佩服。行业低谷期收购固然成本较低,但把品牌推广起来所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耐心,都远远高于行业上升期。

之前朱总说过在机场、高铁、央视的广告投入都有8个亿,这对于体量尚小还处于复苏期的贵枝青等几家企业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这种纯粹资金的投入都好解决,毕竟朱总背后有强大财团的支持。但人才的引进或将成为这几家企业下步发展的最大掣肘,在如今大环境下,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大企业大品牌带来的稳定性,极少有人愿意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即使有,这些人也都在前两年追随朱总去了贵州醇、枝江和青酒,还没去的,要么就是不关注朱总,要么就是资历不够。匀酒即使贵为四届贵州名酒,但它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如这三个品牌,要想招纳到足够多优秀且认可匀酒、认可朱总的人,显然有一定难度。

财和人的问题,如果真有决心,都能解决,最重要的是耐心。尤其是目前所收购的这5家酒企,没有5-10年的经营,很难会有大的发展,但背后的财团能否有如此多的耐心?

不过从此次匀酒的收购来看,真年份军团应该暂时不会停下扩军的步伐,明年一定还会有新的酒企加入进来。如果真的按照朱总所说收购10家酒企,那吴向东真的就有对手了,中国的“帝亚吉欧”这顶桂冠未来戴在谁头上还真不好说。不过建议朱总以后可以收一家西北或云南的红酒品牌,再收一家黄酒品牌,如果有可能,最好把酒仙网也收了。

朱总头条说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虽然听起来有点理想主义,但白酒行业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太少了。尤其最近几年,投机“喝酒”的圈外人太多,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太少,但白酒恰恰是最需要有耐心的长期主义者的行业。用耐心去酿好酒,用耐心去打磨产品,用耐心去打造团队,用耐心去招商扶商,用耐心去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实任何行业,只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很难不成功,白酒行业尤其如此。特别是随着未来几年白酒存量竞争的加剧,行业将彻底进入买方市场(茅台除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将越发凸显。如果朱总旗下几家企业能把这两点做好,在几千亿的白酒市场抢下一两百亿的份额并不是难事,而这样的长期主义者才是白酒行业真正需要的。

库房有积压库存的请加:17745795929 微同步 ,以备不时之需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linqi.com/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