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美景,好酒佳肴,湖南优越的旅游资源和美食相配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飞跃发展。

作为“三湘四水”之地,此处水、粮食资源丰厚,自古便是我国的一处“酿酒宝地”,据文物记载,此地区在商周时期便已有了精湛的酿酒技术。
时代流转,白酒成了社会主流品类,当地的酿酒产业也是与之精进,但提及“湖南名酒”,似乎直到建国后,才一一登上了全国舞台,而且发展之路也是格外坎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武陵酒”,明明曾是前途风光无限,却惨跌低谷,濒临倒闭,但好在此酒从未屈服于此,不断积累,等待崛起之日。

这不,眼见近期的武陵酒大有复兴之势,下面咱们就来唠一唠它的辛酸发展史。
大胆“转型”,一香成名
古时的常德被称作“武陵”,故将酿造于此地的酒水取名为“武陵酒”,虽是从有上千年酿酒史的崔家老酒坊上建厂,但此酒只是默默无名的大众香型曲酒,且特色一般。
恰巧上世纪60年代末,作为国宾接待酒的茅台酒产量太低,不能满足各地需求,分到湖南地区的份额才1000斤,所以本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态,常德酒厂被当地分配到了成为“茅台替代品”的任务,抓紧派员工前去学习。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上茅台酒厂的倾囊相授,武陵酒成功转型为了“酱香酒”,并在短时间内,顺利夺得“中国名酒”称号。
“三胜”茅台,荣登国宴
转型成功的武陵酒,不仅成功登上全国舞台,并在1981年、1988年的全国评酒会上分别以92.18分的高分、酱香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胜过茅台,并被用作国宴酒。
而后又在2015年的白酒万人测试大会上,以高达61%的认可率远胜茅台,总计三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佳绩,无不让人为之喝彩。

“花无百日红”,危机尽重重
事实上,早在90年代中后期,白酒行业开始面临改制问题,诸多酒厂纷纷投入营销宣传,只可惜当时的武陵酒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倾心于酒质,逐渐名气衰落,一度濒临倒闭,中间更是经历的“五次易主”。
路遇“贵人”,重返江湖
好在天道有轮回,在第六次易主时,武陵酒终遇到了自己的“贵人”——老白干,在尽心的经营和宣传下,当年的名气才流转,销量也逐渐回升,并成功连续两年稳坐了湖南当地的“销售榜一”之位。

一时间,让不少老酒友们热泪盈眶,替名酒回归而深感欣慰。
现实就是如此,当下快节奏的时代状态下,任何企业缺乏了宣传,都只能被落在社会的末尾处,不复当年的荣光,想一想,若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茅台何苦于每年花费上亿金额营销?

可惜国内仍旧有许多酒企未曾理解这个道理,依旧步行着武陵酒当年的老路,就拿下面这2款酒来说,都是老厂牌酿造的精品佳酿,可惜宣传资源不到位,只为少数老酒友熟知。
风云酱父 封藏
酒厂坐落于酱酒之都的赤水河畔,这是一款由茅台老厂长李兴发独子李长寿所酿的优级典型茅系酱酒。

此酒所用的大曲坤沙工艺,源自于上世纪李兴发依据其总结的“酱酒三大典型体”,而改良后的茅台工艺,要知道,此举当年不仅彻底攻克了茅台酒体不稳的生产危机,更是突破了酱酒品质的新一领域。
李兴发也因贡献卓越,而被酒圈誉为“酱香之父”,还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认证。

因此,接受父亲技艺的李长寿,为完美传承酒质,特精心选用了茅台同质的红缨子高粱,粒大皮厚且淀粉、单宁含量高,经高温反复蒸煮发酵后,还将基酒封坛5年再与12年的酱父老酒勾调。
开瓶时茅香浓郁,入口后粮香、酱香交织融合,醇厚细腻,酒液顺喉而下,饮后回味悠长,让人久久沉醉其中。
沱牌六粮
这是一款来自天府之国的浓香型白酒,“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作为川酒六金花之一,沱牌当年也是无数老酒友们心中的一朵白莲花。

若不是酒厂当年为发展高端“舍得酒”,想必此酒今日应与五粮液齐肩。而这款沱牌六粮则是其名下一款经典优质产品,采用比传统多粮浓香多一种原料的六粮酿制,所以酒中“粮香”更为突出。
入口略带陈曲香的苦感,但好在绵甜味足,爽净顺滑,加之整体以“金色”为主,使得此酒整体上颇具大气、端庄之意。
库房有积压库存的请加:17745795929 微同步 ,以备不时之需
原创文章,作者:投稿用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linqi.com/5929.html